2023-02-01 11:06:44 来源:人民网阅读量:16069
胡博:几千年已经从你的手指间流过。
走进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室,时间仿佛慢了下来一份复原的敦煌遗书立在工作台上,在一张熟透的黄色卷轴中,千年岁月缓缓流淌
拍照,制定修复方案,揭开书页,选择加工辅助纸张,制备浆糊,修复书页,展平书页,修复装订...在工作室里,这些过程被重复执行不同的是,不同时代不同装帧风格的古籍,经过修复者的各种修复,获得了新生
我2008年从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来到博物馆工作我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经14年了国家古籍图书馆文献修复组组长胡博告诉记者
历史,文物修复,化学,材料科学,美术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可以用在古籍修复中。
胡博还记得,学生时代,他曾在北大听过一场郭图古籍修复师的公开讲座,对这个行业有一种模糊的向往。
但是,听起来很迷人,古今中外,却需要有条不紊,脚踏实地。
胡博的职业生涯始于练习基本技能,如粘贴,对齐列和拿纸工作之初,三位老专家和他共用一间办公室,教他每一本古籍修复的基本流程就连拌浆糊的水,该加什么,不该加什么,都小心翼翼地注意着胡博回忆道他还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古画修复技术
胡博磨练了14年,从苦练基本功到独立负责小型古籍修复,再到主持大型项目,负责整个工作组的工作常年不变的是他对古籍修复的敬畏
古籍的保护和传播关系到关中汉语言的传承这个行业看似在做一些‘缝缝补补’的工作,实质上却是为中国语境‘续命’的事业胡博看起来很严肃
从4世纪到11世纪的敦煌遗书是研究相关朝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大部分是修复前破损的,修复后能满足古籍长期保存和数字化的要求西夏文献世界罕见2015年入馆的一批书,都是认真坚持的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修复了80多件伴随着书页的翻开,一扇新的学术大门逐渐打开《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2022年1月,《湖》一书古籍修复工作正式启动...经过14年的工作,胡博参与或主持了近300件国宝的修复工作
工作多年后,胡博仍然对解决一个特定的技术问题感到兴奋最近,让他高兴的是,组里的年轻修复师们搞清楚了酷慈绿纸的染色工艺
瓷青纸是明清时期专门为宫廷制作的一种染纸主要用来抄佛经,后来用来做书的封面它是紫蓝色的,发出红光制造工艺失传多年,国内仅存的纸张基本都收藏在国图中以前我们以为是刷染,后来考证发现其实是浸染按照相关程序,我们最终创造出了与古籍原件具有同等效果的纸张胡博介绍道
作为组长,胡博经常要敲定古籍修复的最终方案有时候,你必须根据多年的经验做出判断
比如在修复敦煌遗书的时候,就需要对修复纸进行复印加工,以供原件使用这个过程需要掌握敦煌原纸的纤维和染色材料的成分做初测的时候,不管怎么测,都检测不出有填充物的成分但是,不加填料,肯定不能表现出和原来一样的效果最后,我们决定添加填充物后来,通过改变检测方法,我们的判断被证明是正确的通过添加填料,我们制作了一种与原版更加兼容的贴面纸胡博说
由于全面掌握了常见的中国传统古籍,字画的修复技术,并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国家图书馆解决了很多困扰行业的难题,经常会接到国外同行的咨询比如永乐大典的修复方法,国会图书馆已经通过中国外交部查询过了胡博说
站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修复中心的平台上,胡博常常思考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室的发展,还有这个行业的使命和未来。
即使每年的修复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郭图22个修复者一年修复的古籍总量目前也只能达到2000多册相对于我国3000万册待修复古籍的存量,我们的力量还是太小了胡博说
最近几年来,国家图书馆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技术领域,希望有一天能够利用新技术加快古籍修复。
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胡博还致力于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201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专业硕士生导师,2021年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聘为全国古籍修复技艺导师
其实这个导师也是一个80后的年轻人。
由于媒体和其他方面的关注,古籍修复行业像一块被重新发现的古玉一样蓬勃发展可是,胡博非常清楚,这是一个安静的行业,需要坐几年冷板凳
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要有心理准备这不是一个能出名能赚钱的行业一个年轻人因为对古籍修复的热爱和坚持,只能长期工作只有不做,才是辜负时代胡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