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前 > 正文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审视、基本遵循和路径指向

2023-09-19 16:16:5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阅读量:5725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赋予了高校劳动教育新的使命。高校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遵循,与时俱进,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劳动教育的新境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劳动教育;路径指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情感认知、劳动精神状态以及劳动能力水平。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审视

正确审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育时代新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成效如何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关系到后继有人和长治久安。高校加强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高校劳动教育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中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高校可以通过增设劳动哲学、劳动教育学、劳动管理学、劳动法学等一系列“劳动+”学科课程,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已有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日常辛勤的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同时,在提升学生劳动获得感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职业观。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汇聚力量。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2023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以全面实施‘时

代新人铸魂工程’为牵引,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强调综合育人,而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有机相联,并与其他“四育”相应发挥作用。以劳树德,劳动教育传递着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旗帜引领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精心钻研、不断追求卓越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劳增智,劳动教育不断强化大学生对于劳动本质、内涵、意义等相关基本问题和相关职业专业知识的认知,夯实大学生的理论基础,以便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劳动实践之中;以劳强体,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磨砺学生的劳动意志,使学生在劳动中得到锻炼;以劳育美,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加强对美好事物的直观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在相辅相成中形成育人合力,协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大学生劳动精神养成,为营造劳动光荣社会风气率先示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劳动光荣究其实质就是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内含的优秀品质,是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劳动精神的养成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远胜于一般的社会群体,且具有示范作用。因此,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广泛宣传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普及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和劳动平等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懂得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进而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为营造劳动光荣、劳动美丽、劳动幸福、劳动伟大的良好社会风气率先示范、凝聚共识。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基本遵循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取得成效,须形成宏观的认知,遵循高等教育的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在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中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育人实效,把牢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更是高校人才培养须坚持的基本准则。立德树人本质上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其关键在于强调大学生“德”的培养。“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关键。新时代的高校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以“立德”为基础,要通过劳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劳动品德和劳动道德。具体来说,劳动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须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品格;第二个层面是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劳动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在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劳动能力。第三个层面是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培养个性鲜明的劳动专长,使大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总之,高校劳动教育应当将大学生的品德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切实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坚持“五育并举”教育理念。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的理念,积极构建多元协调的育人大格局,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五育并举”,要确立劳动教育的学科地位,并处理好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实现劳动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五育”作为一个育人系统,既相互联系又在育人中各有侧重,“五育”之间相互渗透并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从而产生综合效应,形成育人合力,实现人的主体性、自主性以及全方位系统发展。需要明确的是“五育”之间彼此不可替代。因此,高校劳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形成育人共同体,将有利于增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契合新时代特征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劳动教育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要将对大学生生命本性的尊重和关爱作为起点,真正做到关爱大学生的生命个体。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中要注重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育,要加强对大学生丰富的社会属性和鲜明的个性培养,不断开展劳动生活教育和劳动专业技能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此外,劳动教育中要将对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观照作为最终目标,既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全面发展,也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持久性,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指向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落到实处,需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加强创新,通过内外部知识整合,探索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形式,开拓劳动教育的新境界。

1.整合知识结构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全面育人

劳动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其内容包含着以文化知识为载体的间接经验和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直接经验。因此,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就需要整合相应的知识结构以提升教育成效。

基于知识内在结构进行内容整合。一是将符号表征层面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根据高校的课程安排,从中搜集整理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予以整合。例如,在讲授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典故和劳动传说来讲述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等。又如,结合劳动教育的相关主题,将不同学科涉及劳动知识和劳动精神的有关内容整合增添至劳动教育课程之中,从基础性层面完成劳动教育符号表征层面的内容整合。二是将逻辑形式层面的内容进行整合,从思维方式角度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例如,将劳动教育与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等进行融合互补,举办机器人设计、城市设计等实践活动。三是将意义层面的内容进行整合,紧抓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核,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基于外部经验进行内容整合。劳动教育中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升、情感的培养,皆需要大学生认知感悟和切身体会。一是从专题形式入手整合不同领域的劳动教育内容。可根据不同专题、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学校劳动教育为主,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身心沉浸其中,接受教育。二是从研究主题入手整合不同学科的劳动教育内容。将与劳动教育主题相近的学科安排结合授课,实现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全面提升,让大学生全面参与,加强连贯性。三是从实践形式入手整合不同方式的劳动教育内容。根据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和兴趣,丰富劳动教育的主题,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实现室内室外、校内校外的延伸,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其收获一定的劳动体验和劳动经验。

2.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劳动品德,做到以文化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充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其内在教育价值,让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到劳动文化的魅力,从而感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进而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使用先进科技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推动数字转型

伴随着科技发展和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活动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劳动教育不再禁锢于有限且封闭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格局中,外界对于劳动教育的片面认知也正在逐渐转变。数字化、智能化对新时代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提升自主意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应当借助科技发展,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数字化时代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而服务。一是掌握先进技术,丰富高校劳动教育内容。例如,通过引进Scratch编程课程或者STEM课程、创客课程等开展劳动教育,既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又能够培育学生的劳动创新思维。二是利用先进技术,创新劳动教育方式。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例如,通过引进虚拟仿真技术、虚拟劳动情境技术等,可以打破劳动教育的空间限制,为大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教育环境。此外,高校还可以创立劳动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将全国高校共享优质的劳动教育资源分享给广大师生,促进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力求“活化”科技,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实现虚拟劳动与创造性劳动有机结合,促进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2020SJZDA144)的研究成果,并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资助)

原载2023年第15/16期《中国高等教育》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