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留学 > 正文

抓好自然教育做足生态文章新征程·新步伐

2022-11-15 10:23:18   来源:人民网阅读量:854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贵州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出了一条以自然教育为抓手的自然保护区绿色发展之路

自然保护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据首位1978年,贵州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成立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300多个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自然保护区,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多彩贵州画卷

最近几年来,贵州一直在探索以自然教育为抓手,以自然保护区+学院+公司+社区+农户为载体的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基于发展与保护兼顾原则,社区共管理念,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多主体共同赋权的自然保护区发展路径

让自然教育行稳致远,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也需要人才的支撑贵州先后出台了自然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了集观赏,体验,互动于一体的自然教育体系,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不仅如此,贵州还依托科研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建立自然教育专家库和导师库,为自然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依托高校资源,在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学校和博物馆,为自然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引入社会资本的活水,是自然教育充分利用市场,发挥润物细无声作用的重要举措最近几年来,贵州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通过引入旅游投资,与高校,社团,协会等各类组织合作,形成了自然教育共同体,推进了自然教育市场化,根据地方特色开设了自然教育课程菜单值得一提的是,十二背旅游集团利用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和旅游地学文化村洞穴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洞穴生活为主线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将产业链延伸到周边社区,带动农民参与自然教育,分享自然教育红利

它是社区自然教育的行动主体贵州成立了由村集体牵头的自然教育合作社,积极连接自然保护区和公司通过加强村社共建,形成一体化,协同化,创新化模式,依托自然教育基地,形成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模式贵州印江云上营自然教育基地,结合丰富的资源,开发了涉及天文,地质等方面的自然教育课程,既提高了资源管理效率,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又保障了社区和农民的基本权益,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呼应

统一建筑风格,统一标识,一户一个品牌...贵州通过统一开发设计自然教育小镇,为农民量身定制自然教育课程,培养自然教育导师,鼓励农民参与自然教育全过程同时把自然教育的部分盈余分给农民,让农民受益

以自然教育为突破口,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连接起来,贵州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探索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