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2 18:58:00 来源:人民网阅读量:7581
两百年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感慨地说: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历史著作连绵不断,这真是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这没什么不好中国有着深厚的写史传统,古代史书浩如烟海光看分类就很惊艳《四库全书》的大致内容分为15类史书,即正史,编年史,编年史,杂史,圣旨,传记,史籍,实录,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
排名第一的正史,是中国历史著作的中坚力量。
每当一个朝代更迭,一个新的朝代建立,都要组织人力编纂前朝的历史,这是为了正史此名见于《隋书经籍志》,清代编修二十四史,从《史记》,《汉书》到《元史》,《明史》,历时一千八百余年,三千二百余卷,四千七百万字
如北宋宋祁写下名句红杏枝头满春,被誉为红杏出墙史在宋仁宗时,他与欧阳修合写了《唐书》,历时17年完成为区分五代而修订的《旧唐书》称为《新唐书》他在学历史的时候,宋祁工作调动,就带着手稿去了成都每天晚饭后,他拉下窗帘,点燃蜡烛,开始写作远近之人皆知尚书编唐书,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正史的编纂体例是传记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大量的传记为中心内容此外,还有以《左传》,《子同治简》为代表的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排列史实
纪年最早起源于中国,是周代史家创造的《左传》完善了体例,东汉荀悦的《汉纪》开创了年表,北宋司马光成为通史编年史其他编年史书,以及关于起源的注释,日历,事实记录等
像《子同治鉴》这样的编年史,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只是像一本账本一样,一年一年地记录下来如果一件事连续发生很多年,想了解一件事的全貌,就得翻看很多卷,很不方便
为解决这一难题,南宋袁术将散见于《子同治鉴》不同年代的相同材料集中起来,编撰了《通鉴年谱》编年史这种体裁就是这样诞生的——主要是讲具体事件,而不是讲年代和人物
回溯二十四史,是一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最有价值的是原创性,因为它整理出来的原始资料,包括档案,回忆录,家族传记,碑文,台词等,大多是反映某个朝代历史事实的最早记录后来大部分原始资料都不存在于世,正史流传于后世
因为保存下来的史料那么多,二十四史那么多卷,所谓一段读书只飞雪前人想表达情况复杂,线索众多,不知如何下手的意思,常引用清代文学家李的话:苦尽甘来,不知从何下手
对此,南宋学者朱有自己的看法。
当一个学生问他如何读历史时,朱说:读《史记》和《汉书》比读《子简丑》好这两本书记载的东西很多,同样的东西散见于列传,表记中《子同治鉴》是一部逐年编年史一年一年看过去,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不容易找到一点头绪
学生让他具体讲讲很多地方的正史是怎么说的朱说:就拿刘邦的鸿门宴来说吧高祖和张亮,关英等人的传记从不同的角度叙述,意义详尽它让人在阅读时感到快乐,容易记忆《子同治鉴》指的是一年中某个地方发生的这件事情,当你没有说完的时候,你会谈到别的事情你得去下一年才能知道会发生什么,只有记忆力好的人才能看懂
朱的意见是有道理的读史,先读正史,收获会更显著,这是正史的特点决定的他还有一个读史的总纲领:先读《史记》,再读《左传》,再读《子同治简》,不遗余力读全史能闲下来的人不多,但这种先专注后平均的阅读方式适合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