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苏峻执掌iCAR,赵长江调离腾势!车企大动刀,一纸业绩牵动半年人事

2025-07-08 14:12:46   来源:盖世汽车阅读量:17783   

一台汽车好卖与否,与产品力、品牌力有关,亦和人相关。本质上,所有的结果都和人紧密相连,故而有“晋升”与“罢黜”,简而言之,一纸的业绩成为了人事变动的主要依据。

通俗点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深层点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铁成不成、金开自开,车圈高管们的去与留,常规的操作中又夹杂着让人回味的轶事。

愚人节的后一天,清明节的前两天,4月2日,“宝洁系”高管艾铁成,离职了。一封诉衷情的信,公之于众,却没人留恋这位身材瘦小、平易近人的高管,只让人记得的,是其执掌之下的乐道的惨淡业绩。

1月乐道交付量5912辆,2月跌至4049辆,3月4820辆。艾铁成在李斌面前兴奋喊出的“订单爆了”,乐道没爆,许诺的3月2万辆销量,实际和目标相去甚远。

戏剧性的是,艾铁成离职之后,4月乐道交付量4400辆,5月交付量6281辆,6月交付量6400辆,销量逐步回升。这下看来,铁成在的时候不成,铁成离开的时候成了,乐道的成与败,与“人”这个字有着深深的联系。

就在艾铁成对着乐道那份惨淡的业绩愁眉苦脸时,从广西柳州单枪匹马前往上海的周钘,也开始沉浸于DeepSeek般深度的思考。

作为“微博之王”,周钘日更微博数条,5月竟是停更多时,关注他的粉丝和没有关注他的粉丝都持有同一个第六感:他出事了。

火速支援名爵,名爵又始终缺乏亮眼的业绩,周钘“毕业旅游”归来时,微博推文的“闲不下来”似乎有意无意透露了什么。就在其在线求职后不久,重磅消息传来,“周钘入职领克”——不免让人感受到了,汽车圈,实在多变。

从五菱到名爵,再从名爵到领克,留给世人的悬念是:金开,是被开,还是自开?

2024年12月,iCAR V23正式上市,开启预售8小时斩获31000辆订单,正式上市后却没公布大定佳绩,发售48小时内,一连串事件如同洪水猛兽袭来,大面积的退订,彼时作为iCAR首席产品官的苏峻,出面道歉并调整权益。

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章红玉没有出来解释,苏峻却是“反客为主”,果不其然,事有蹊跷,春节过后,奇瑞官方宣布:苏峻接替章红玉,担任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

iCAR,一个极为个性的品牌,与奇瑞现有的品牌风格截然不同,而iCAR的运营,需要融入更多的互联网思维,故而苏峻,是奇瑞梦寐以求的“贤臣”。

章红玉担任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期间,提出“双1万”的目标,即iCAR 03单月销量1万辆,单车利润1万元。不知这款车型是否实现了单车利润1万元,但月销万辆,远远不及。

这个目标,换了人,短时间内也达不成。数据显示,3月iCAR销量7016辆,4月6947辆,5月5899辆,6月才终于攀升至10868辆,不过要知道的是:这是03、V23两款车型合计的销量。

奇瑞提交IPO,上市在即,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极为关键,不知具备互联网思维的“行外人”苏峻,执掌的iCAR是否让奇瑞满意了?

度过了最后一个半年,6月刚走,7月刚到,赵长江发表长文隐晦宣布:卸任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与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李慧,岗位对调。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月前,比亚迪曾进行了品牌公关的调整,这次,涉及到销售核心高管的调整,可见高歌猛进的比亚迪,亦没有忽视“人”带来的决定性影响。另外据悉,在比亚迪轮岗制度下,高级管理人员三年左右便会进行跨部门调任,腾势作为比亚迪的高端品牌,这一次的人事变动,更是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客观来说,赵长江属于比亚迪的“老人”,多年前在北京担任负责人之时,就帮助比亚迪开拓了重要市场,且由于业绩亮眼,实现了让人梦寐以求的连跳晋升。后回到总部担任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MPV车型D9一经推出就迅速抢占市场,压制别克GL8等实力派车型,成为MPV市场新秀。

然而,腾势品牌目前拥有多款车型,除了D9和今年推出的N9,N7、Z9、Z9GT都难以走量,这就说明,比亚迪冲击高端之路还是很漫长。一家汽车集团,当销量达到一定的层次后,必然会追求高端化,腾势历经股权结构变化,产品体系调整,市场表现仍旧不温不火,在竞争对手愈发强势之下,比亚迪也是时候做出些改变了。

几乎的,今年上半年,所有的车企都发生人事变动。

极氪与领克合并,渠道的整合甚是关键,把领克从0带到年销28万辆的林杰,再度前来救火;“铁娘子”毛京波转向海外,留下的重担交给了钦培吉;北京一带,王昊、陈巍的变动,是北汽集团再一次的挣扎;魏建军坚定“一个都不能少”,整顿遗忘多时的欧拉,吕文斌接替赵永坡成为欧拉品牌总经理,不再坚持“女性品牌”的欧拉能否腾飞,实难预料......

央企层面,2024年12月底,陈彬兼任一汽-大众总经理,吴迎凯担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一汽的高璞、东风的周治平、长安的王俊,让人应接不暇的车圈人事巨震,熙熙攘攘之下,证明了:不管业绩好与坏,都需接受调令。

这个时候,我们也应该看懂了,影响着一款产品好卖与否的,影响着一家公司经营善与不善的,客观的大环境因素或许是次要的,主观的人为驱动才是最为主要的。

毕竟,历史上多家车企曾用血的教训证明:不处理人,就会被人处理。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