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01:40:36 来源:中青网阅读量:7429
过去10年里,中国乘用车需求在内需韧性叠加出口持续突破的特征下,获得持续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前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销量493万辆,同比增长38.77%;机构预计,2024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而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低于10万辆,可见过去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之快。
展望未来10年,来自东吴证券、广发证券、长江证券的三位汽车首席分析师一致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全球崛起。汽车智能电动化变革将打开行业远期成长空间,“内需增长”+“海外扩张”双轮驱动下的需求依然值得期待。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品牌汽车份额或有望挑战80%;纵观全球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份额长期或有望挑战30%。
过去10年:汽车电动化成长迅速
过去10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瞩目成绩。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前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销量493万辆,同比增长38.77%。据东吴证券预计,2024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
批发端,7月新能源批发销量95.3万辆,同比增长27.7%,对应渗透率47.8%,2024年1-7月累计新能源批发销量565.4万辆,同比增长30.8%,对应渗透率40.5%。
而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低于10万辆,可见过去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之快。
“在传统油车时代,国内市场一直是合资品牌主导,中国汽车品牌份额始终难以突破40%。如今,在新能源时代,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已经突破了60%,诞生了一批优秀的车企。”据东吴证券所长助理、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黄细里表示。
广发证券汽车联席首席分析师闫俊刚同样指出,从2021年以来,内需具备韧性叠加出口持续突破驱动中国乘用车需求持续向上,“缓释剂”式政策呵护下乘用车终端景气度持续回升。基于历史上政策刺激年份的正常季节性规律来看,24年乘用车交强险销量同比增速预计呈现“前低后高”的需求表现,24年9月起交强险销量同比增速中枢有望上移。
立足整个汽车板块,长江证券汽车首席分析师高伊楠认为,汽车需求表现平稳,新能源汽车和出口增长表现强劲,同时政策加码,随着旺季到来汽车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中,自主品牌市占率的提升,彰显出智能电动时代国产车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据高伊楠介绍,电动智能化已成为自主品牌决胜高端市场的核心抓手,自主品牌走在全球前列。燃油车时代BBA等高端合资品牌地位稳固,但随着汽车进入新能源的时代,国内自主品牌凭借电动智能化的优势挑战高端合资品牌的地位,份额持续提高。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内容包括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单车补贴最高达2万元。截至8月31日报废更新补贴申请突破80万份,单日申请量持续增长。
对此,高伊楠表示,报废补贴新政金额加码效果显著,有望刺激老旧报废置换需求,支撑销量提升。同时,地方层面积极跟进,陆续推出汽车置换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宽政策覆盖范围,有望持续刺激汽车消费需求。
黄细里也认为,2024年前7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1139万辆,同比增长4.4%,以旧换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汽车内需韧性依旧。
未来10年:汽车智能化拐点将至
展望下个阶段,三位券商首席一致认为,汽车智能电动化变革将打开行业远期成长空间,“内需增长”+“海外扩张”双轮驱动下的需求依然值得期待。未来10年,中国汽车产业都将继续全球崛起。
闫俊刚表示,中长期的内需需求,主要关注乘用车需求结构,未来一定阶段换购需求有望成为乘用车内需总量成长的新动能。
“从乘用车保有量结构来看,乘用车已进入到换车/报废可以拉动销量的新阶段,需求侧乘用车销量易上难下,更新需求加速释放下销量中枢或再上台阶,有望迎来一轮新机会。”闫俊刚表示。
而据闫俊刚团队测算,2023年换购需求仍仅占总需求的44%,未来政策激励及引导下,有望促进二手车交易量和报废回收量的提升,未来一定时期内换购需求将呈现快速提升趋势、拉动总需求向上。
黄细里认为,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品牌汽车份额或有望挑战80%,全球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份额长期或有望挑战30%。驱动中国汽车未来10年继续创造奇迹或是“智能化+全球化”两大历史性机遇,消费者为智能化买单的拐点或将至。
黄细里看好汽车智能化的核心逻辑是,汽车仍处在供给创造需求的时代。
纵观汽车百年历史,车企对消费者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利用颠覆式技术创新实现“供给创造需求”。其次,利用延续性技术创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及,利用优异成本控制能力“迎合用户高性价比需求”。
“往往在汽车产业技术成熟期,我们更多看到是‘满足或迎合用户需求’,而在汽车产业技术剧烈变革期,我们可以看到技术领先型企业不断追求‘供给创造需求’。”黄细里表示。
高伊楠着重强调了,汽车智能电动化变革的必然性。展望下一阶段,智电加持竞争力,看好自主高端化的进程和海外市场的持续扩张。
以比亚迪、华为智选、以及头部新势力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发力中高端市场,2024年车型开启密集投放。相较于传统的合资高端品牌,自主车型智电竞争力强。智驾进入端到端大模型阶段,国内车企保持智能驾驶方面的持续投入,短期来看城市NOA逐步落地,国内头部车企“端到端”智驾算法陆续推送,智能驾驶有望进入量变到质变,使用体验大幅提升。
“从国内零部件来看,汽车智能电动化变革打开行业远期成长空间,中国优秀零部件企业凭借技术、成本、响应速度等优势逐渐重塑行业格局,未来有望在新时代涌现一批世界一流企业。”高伊楠表示。
中国汽车全球化:形成“中国特色模式”
新能源时代,中国乘用车凭借技术及成本优势加速出口,持续走向全球。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1-7月,中国乘用车出口销量达273.7万辆,同比增长30%,从出口能源结构来看,新能源占比近1/4。主流车企加快完善海外布局。
2023年乘用车出口已达408万辆,超过日本397.8万辆,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出口大国,2024年出口仍持续增长。
高伊楠指出,出口爆发增长的背后驱动在于车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奇瑞、上汽、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在海外地区完善布局,海外产能不断扩张,加快产品导入。而海外汽车市场潜力广阔,尤其2022年后海外消费需求复苏,以欧洲为代表的成熟市场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以印度、印尼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亦有巨大增长潜力。
“中国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及产品力方面先发优势明显,在商业模式创新等新零售转型运营能力上亦属领军。”高伊楠如是认为。
下一阶段,中国企业又将如何把握行业契机,持续实现全球份额扩张?
黄细里复盘了100余年汽车历史的规律后,得出“汽车单位能耗越低则全球竞争力越强”的结论。
这意味着,同一个国家内,面对降低油耗压力时,越是迎难而上的车企长期越能获得节油技术领先性,市场份额扩张的机会越大。政府对油耗下降要求越高,该国家车企的节油技术领先性越强,且该国车企的全球份额扩张机会越大。
“但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出海的成功,都需要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即地缘政治、技术创新,外加齐心协力。历史不会简单的复制但相似。”黄细里认为,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将形成“中国特色模式”,2005-2020年,都是中国汽车产业韬光养晦的阶段,未来需要厚积薄发。
黄细里认为,“电动智能汽车强产品力+燃油车的高性价比”并驾齐驱,将共同驱动中国汽车出海1-N阶段的成功。在这个阶段,一批优秀中国汽车品牌带领着中国汽车供应链,在全球各大区域实现本地化建厂,或将“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优势+中国供应链成本及稳定性优势+中国管理优势”实现全球输出,让全球消费者喜欢上中国汽车品牌,甚至离不开中国汽车品牌。
闫俊刚则分别从短期及中长期出发,谈及对中国中国品牌出海的展望。
短期出口需求,闫俊刚主要关注中国品牌海外终端市占率,2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海外终端市占率提升斜率依然较快,出口依旧保持良好态势,增速亮眼。
中长期出口需求,主要关注中国品牌海外竞争力及突破路径,而“新品类”+性价比”是中国品牌出海突破的两条路径。
路径之一是在传统欧美日韩主导的燃油及高压混动市场,中国品牌作为后进入者通过性价比制胜,以物美价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纯电动市场,中国品牌凭借规模和供应链优势实现性价比,份额持续向上。
路径之二是通过新品类将竞争升维,优质产品为全球电气化进程提供新选择,以引领者的姿态在增量市场中寻求突破,逐步建立品牌力,谋求超额收益,有望再次引领全球电气化变革。(央广资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