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18:50:26 来源:中华网阅读量:15699
日前,22日晚,北方昆曲剧院原创大型昆曲《林徽因》在北京天桥剧场隆重首演,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10月23日上午,北方昆曲剧院在原大型昆曲《林徽因》首演后召开座谈会著名表演艺术家,剧评人,业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对昆曲《林徽因》首演进行点评
著名导演史鸿图和著名京剧武旦艺术家叶说,《林徽因》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印象,扩大了格局南昆北昆的地域美学融为一体,可以成为中国昆曲的代表剧目杨晓青一直遵循这种诗风诗化从何而来戏曲是虚的,但虚和写意不是一回事虚拟化的表演也有写实的部分,写意的核心是情感注入在剧的舞台上,所有的档期都是写意的,每一段都能找到感情色彩,体现了导演从诗风到虚写意的借鉴边设计的舞台艺术也让人在看戏的同时感受到写意美学由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决定了舞台的主体是桥梁和建筑结构,舞台的主题伴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变化剧本分为五章,很巧妙林和梁思成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如果按照叙事来写,观众会有审美障碍因为剧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编剧选择了碎片化的方式,符合戏剧规律此外,他们对这部剧提出了进一步的期待,希望一些唱段能够传唱,成为经典
著名导演周龙首先祝贺北方昆曲剧院有一批中青年演员支持剧院,充分展示了剧院的发展潜力这部剧整体风格安静优雅,从编舞到呈现,让人眼前一亮这部剧以支离破碎的结构,抓住了林的几个点,非常不错这让人们对林的印象大变,并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编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块的凝聚力提出了建议如何用古装剧来演当代题材,如何在舞台上作为一张桌子来唱和读,比如音乐和音乐的联系,读和唱的配合,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周龙导演表示,这部剧能展现出杨晓青导演的用心和细致的手艺,是所有艺术家的热情让艺术变得细腻
曾经担任北方昆曲剧院党委书记的凌金玉肯定,《林徽因》已经具备了成为好戏的基础,舞美的精细化设计地位大大提升剧本进一步完善后,该剧有望成为精品
《103010》主编,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昆曲研究会副会长王安奎表示,期待听到北昆要演这个题材前几天参加昆剧节,看了几部现代昆剧,增强了他对昆剧演现代剧的信心在这个《林徽因》,我一眼就看出舞台看起来很新,充满了流动性,有很强的现代感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李继德也对昆曲现代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昆曲是中国戏曲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问题,因为昆曲过于严格和完美,是古典戏曲的代表和皇冠上的明珠在这方面,北昆一直在努力其中,音乐的昆曲和昆曲的现代化尤为艰难,《戏曲研究》正在尝试此外,该剧舞台简洁丰富,物尽其用
著名作家,编剧欧阳逸冰表示,这是第一次在华北地区观看昆曲剧院的演出,并对《林徽因》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肯定了剧作家选择了林心中最光辉的部分,并用昆曲的思维方式表达出来整部剧格调高雅,文字清晰,句子优美,比如《一个人发光真美》就是根据林的内心世界改编的剧中的歌曲《山上的花开了,随流水漂走了,天上的星星死了,从地球上掉下来,变成了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生活中找到了朴素的道理,有着非常瑰丽的诗意意境此外,舞台设计也很巧妙,象征着从生活到天堂,从平凡到美好,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攀登,达到一个辉煌的境界
北方昆曲剧院原院长王运明深情说,北昆是第一个排演现代戏剧的昆曲剧团,上世纪60年代就有《林徽因》等作品103010这部剧总体来说和谐,流畅,优美,成功,把北昆的现代剧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剧中的三位主要演员顾,杨约翰和王晨都非常令人满意,他们在舞台上很般配,很漂亮此外,他还指出,现代昆曲在充分吸收戏剧,电影的技法后,需要有所找回,这是现代昆曲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将林作为昆曲舞台的主题呈现出来,是一次艰难但意义重大的探索和尝试。林的诗歌意象与昆曲的写意特征不谋而合,但用古代传统昆曲艺术诠释现代主题却颇有难度
北方昆曲剧院领导和《林徽因》剧组创作人员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最后,杨德安丰毅感谢各位专家老师对《红霞》的肯定和存在的不足,为该剧今后的处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表示未来剧院会继续打磨《林徽因》,让它成为真正的精品
林徽因是现代杰出的建筑师,学者,诗人,作家,爱国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作为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她与梁思成一起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虽身体抱恙,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全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一生践行着矢志不移的爱国之情,她虽生于江南,却与“北京城”密不可分,庄严肃穆的国徽,巍峨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流光溢彩的景泰蓝,都凝聚着她毕生的心血。因此,她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首都形象,是挖掘首都地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昆曲《林徽因》也是“大戏看北京”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