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前 > 正文

一场穿越时空的“雅集”br阿来四姑娘山脚下开讲杜诗

2023-05-15 09:42:41   来源:中国青年网阅读量:10030   

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瞬间就把绝美的雪山画面拉到了数百里外的锦官城,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

10月29日上午,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办的阿来系列讲座——“杜甫成都诗”开启了第九讲——“西岭千秋雪”。阿来带领读者走出成都,沿着杜甫目之所及的雪山,来到他的家乡阿坝,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人文之旅。

当天的讲座地点在四姑娘山脚下,海拔3000多米的露天讲台背后就是巍峨高耸的四姑娘山幺妹峰。气温微凉,天空如海子一般湛蓝,阿来“杜甫成都诗”系列讲座首次走出成都,直奔这处人间仙境,让现场观众和收看直播的网友都非常激动。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阿来尽情地把杜甫豪迈的诗情挥洒于天地间。

海拔升高的背后是精神空间上的追求

四姑娘山,不仅是杜甫笔下的诗和远方,也是阿来追寻内心平静、探索自然的完美之地。他说:“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几乎每年都要来四姑娘山,有时一年还会来三四次。这座藏语里叫做斯古拉的山,汉语音译成四姑娘,这实在巧妙。”

阿来的写作历来很重视对人文、地理、历史的收集和梳理。在“杜甫成都诗”系列第九讲“西岭千秋雪”中,他首先聊起了关于四姑娘山的地理知识。“公元764年,春天将尽、夏天将到的时分,杜甫站在成都浣花溪畔遥望远处,那个地方海拔500多米。今天我们带着他的诗来的这个地方,海拔是3300米左右,我们背后四姑娘山最高处海拔是6200多米。”

阿来娓娓道来:“从500多米到3000多米,再到6000多米,这种海拔上的不断上升,除了带来地理空间上的自然呈现以外,更重要的还意味着人在精神空间上的一种追求。”

诗中为何写“西岭”?唐人是泛指而非特指

杜甫《绝句四首》中的那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被后世传诵了千年,阿来的讲座也以“窗含西岭千秋雪”为主题展开。

阿来指出,根据大家对唐代同时期的诗歌,或者唐代的历史地理方面的典籍认识,在今天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以今天的命名来理解古代的地理名词。“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因为它在成都西郊,我们把它叫做西岭雪山。西岭雪山是成都市的最高峰,它的最高峰是大雪塘,海拔5300米多一点。如果从天府广场开始测算,我们和它的直线距离是80公里,四姑娘山和天府广场的直线距离是126公里。”在阿来看来,杜甫诗中的“西岭”二字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所有的这些山还有一个更大的共同名字——‘横断山脉’,大的山系中包含小的山系,西岭雪山和四姑娘山都在其中。但是唐代对于自然地理没有精确的认知,所以唐人把从成都平原西望的这一群山,都叫西山或者西岭,这是一个非常广大的范围。”阿来进一步诠释:“杜甫为什么写‘西岭’呢?因为写山不合适,大家知道唐代的诗词要讲音韵、平仄,所以用‘岭’替代‘山’,西岭就是对西部群山的泛指。”

杜甫“朋友圈”起底一众老友都对雪山痴迷

《绝句四首》之后,阿来又给大家赏析了另一首诗,它的作者是杜甫好友、剑南西川节度使严武。在这首名为《军城早秋》的诗中,严武写道:“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里面提到的“西山”也是泛指西部的群山。杜甫也写了一首《和严大夫军城早秋》与老友附和:“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阿来说,滴博和蓬婆都是地名,也都是西山,“滴博是茂县以外的一座山,叫滴博岭。蓬婆就是今天去马尔康需要翻越的鹧鸪山。”

杜甫一生颇为坎坷,当他在成都落魄时,严武对其颇为照顾。765年,严武因病离世。失去了恩人的佑护,杜甫怅然若失地离开成都。阿来称,当杜甫顺长江往下走到云阳的时候,患病在身的他就想起四川的好,写下了几首怀念成都的诗,《怀锦水居止二首》就是那个时候所作。诗中那句“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正是杜甫对成都“西山”的美好回忆。

森林音乐会为文学盛宴压轴上演

自阿来书房1月22日在西部文化产业中心启幕以来,这是阿来“杜甫成都诗”系列讲座首次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四姑娘山开讲。雅集除了要有好诗,也要有雅乐。讲座之后,阿来和现场观众还前往位于双桥沟景区内的森林音乐荟项目,一起欣赏了在森林里露天演奏的钢琴曲。林中千年古柏郁郁葱葱、四姑娘山特有的乔木沙棘环绕四周,鸟啼与琴声水乳交融,让人陶醉于大自然诗情和天籁之音的美好中。

据了解,森林音乐荟项目是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个缩影,浙江德清县赠与四川小金县一台价值百万元的斯特劳斯牌钢琴,当千年森林遇上百年品牌,成就了浙川东西部文化交流协作的典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摄影 陈羽啸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