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前 > 正文

北京工业大学:人才培养开新路

2022-03-18 18:50:2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阅读量:10686   

伴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高校自动化专业普遍面临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错位,专业知识过时和实践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前些年,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教授们常帮学生制定详细的求职计划,从简历撰写到求职技巧都全面细致指导,可其中很多同学仍然求职碰壁,其中不乏一些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

北京工业大学:人才培养开新路

但近三年来,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毕业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超过97%,用人单位满意率高达99%背后的原因何在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授乔俊飞牵头的北京工业大学环保自动化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记者采访发现,在这支黄大年式的教师团队背后,是一个新时代不等人的追赶故事

从源头破局:人才培养模式的破与立

我们培养的人才无用武之地,学生着急老师更急,应该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这些教师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科带头人乔俊飞教授说,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领先创新高地,我们不能错失良机,只有蹚出一条新路,才能把握发展机遇

团队把人作为解决问题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外引内联,自身培养等方式,对教师团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新组建了由长江学者领衔,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

乔俊飞说:全体教师形成共识,要站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首都建设需求的政治高度,以全新目标定位,全新知识体系,全新实践环境,全新制度保障打造新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团队教师深入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了解北京及周边地区工厂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梳理出具备数据思维,善于从数据的角度发现规律,掌握智能工具,能运用数据熟练开展工作,实现数据驱动,能基于数据提供解决方案,创造价值等关键指标,绘制出一张新型自动化工科人才的标准像,为改进人才培养目标把正方向。在场学生们均表示,目前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核酸检测十分必要,不仅能保证学生们的健康安全,更能使大家安心读书,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会积极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敢于拿课程开刀:打造智能+系统专业知识体系

培养新型自动化工科人才,新的专业知识体系起支撑作用调整知识体系事关重大,是走个别调整,逐步完善的稳路,还是采用全盘推倒,大破大立的险路,专业建设委员会内部产生了分歧

有教师认为,应该立足现有条件边调整边完善,这样对现有培养体系冲击较小,即使不成功,损失也不会太大,也有意见认为,要改就要大刀阔斧,另辟蹊径乔俊飞听取各方意见后最终拍板:以改革目标为标准,符合目标的重点扶持,与目标不符的坚决拿掉,即使动了某些人的奶酪也绝不妥协

专业建设委员会决定从内部改起他们淘汰过时课程,降低传统工业控制知识比重,按照数据智能系统等三个维度对专业进行重构经过多轮持续优化,截至目前,取消专业课程8门,修订课程5门,新增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专业课14门,专业知识更新率达到81%

为避免因人设课,因人固课弊端,确保知识体系动态更新,他们创建了专业知识重构机制,定期调查课程知识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教师团队建立了毕业生年度回访,用人单位年度调查,同行定期评价等反馈制度,客观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把课堂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爬滚打

2021年6月份,自动化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婧瑶到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实习一段时间后,研究所的老师和同学都对她称赞有加: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不仅能较快明白项目原理,还能对任务点进行拓展

王婧瑶优异的实习表现得益于北工大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北京工业大学素有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1965年,学校第一届毕业生真刀真枪毕业设计曾在全国高教界引发强烈反响专业建设委员会认为,培养新型自动化人才,离不开创新的实践环境他们筹措资金,陆续投入1800余万元新建多智能体协同控制 教学实验室和城市场景智能监控教学实验室走进这些实验室,你能看见学生设计的捡乒乓球机器人,还能看见学生开发的新型扫地机器人

团队充分发挥国创星火等校内外科研项目的引领作用,依托数字社区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校内产学研实践创新平台,给学生创造多元化实践锻炼机会。截至昨日13时,筛查工作已完成采样13049人。(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