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留学 > 正文

2022年教师节主题微视频:此生热爱是讲台

2023-03-20 15:20:18   来源:中国青年网阅读量:17036   

从青丝到白发,数十载培桃育李。有一群人,用匠心守望初心,将全部的热爱奉献给三尺讲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他们的默默付出——他们,是人民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更是燃灯者、引路人、筑梦人。

“我的岗位,将坚守在三尺讲台旁”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建立完善了我国发展心理学教材体系,陆续培养出88名博士,如今,全国师范院校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中有一半是他的学生。

“我196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求学,迄今已62年。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民教师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专为未来的初心与使命。”接受采访时,林崇德深情说道。

从教57年来,他始终怀揣着“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的教育初心,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耄耋之年仍活跃在教书育人一线,谱写出了宏大的育人篇章。

林崇德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我的岗位,将坚守在三尺讲台旁;我的足迹,却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我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我的青春,却千百倍、千百倍地延长”。

“想干好一件事,要有三力:动力、智力、毅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高镇同

高镇同被称为“永不疲劳的结构疲劳专家”,是我国飞机结构寿命可靠性评定理论的创建者。他的成果指导着我国歼击机、轰炸机等20余个飞机型号数千架飞机的定寿和延寿工作,为我国飞机的安全飞行保驾护航。

1991年便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他,仍然坚持住在约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迄今为止个人捐助资金超过200万元,而自己生活简朴,一件毛衣穿十几年。

“努力使学生超越自己”,是高镇同教育事业的初心所在。从教70年来,他指导学生逾千人,培养研究生40余名,这其中有六人当选两院院士,在我国结构疲劳乃至整个航空领域里,桃李满园。

“中华学子盛世行,报国图强创时空。辅佐黎庶兴基业,绚丽多彩慰生平……”而今,鲐背之年的高镇同仍时刻心系航空教育的发展。他常说,作为一名老师,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责任,也是最值得他骄傲的事。

“学生一次次进步,在人生路上不断超越自我,便是我感到最自豪的时刻”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小龙

中石大的红旗操场、游泳馆和运动场……这些地方都是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小龙的“讲台”。

从教38年,张小龙始终秉承体育教师朴实的信念——教书育人,以体育人,每一堂体育教学课都让学生去感受体育的魅力,每一堂训练课都让学生去感受刻苦努力的进取,用体育的火热光芒照亮学生们发展的道路。

“当学生一次次进步,在人生路上不断突破自我,这便是我感到最自豪的时刻。”在张小龙看来,体育项目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崇尚体育,健全人格”的中石大体育理念,引导学生在这个极富挑战性的体育项目中去锻炼自己的体魄,锤炼自己的意志,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新时代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塑造品德、激发禀赋、点亮人生”

——天津大学教授胡绳荪

上课要求严格、课程考试评分极为严格、“弧焊电源”课程“难过”……胡绳荪因其“严”在专业,而被同学们戏称为焊接专业老师中的“四大名捕”之一。

胡绳荪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其所讲授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学习中,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以高度认真的状态来进行课程的学习。

胡绳荪的“严”不仅体现在教学要求的严格上,同时还体现在治学的严谨上。他对于课程的设计、课程大纲的制定、教案的编写、课程教学PPT的制作等都是亲力亲为,不断更新内容与PPT,严谨、认真对待每一次课程,只为给学生最好的课堂体验。

焊花灿硕扬师德,材情卓荦显师风。在40年的从教生涯中,胡绳荪始终以“拳拳之心为教育,殷殷之情育英才”践行自己的“塑造品格、激发禀赋、点亮人生”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焊接专业的栋梁之材。

“让科研真正服务于社会,这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良知与使命”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聂在平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聂在平是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是第一个在应用计算电磁学国际会议上获得技术卓越奖的中国学者。他也是把电磁波研究从“天上”引到“地下”,应用于石油测井的探索者。

科技报国,矢志不渝。1981年,聂在平研究生毕业后就留校任教。1989年,在完成了为期两年的美国访问学者之旅后,聂在平怀着科技报国的理想,毅然回到祖国,回到母校电子科技大学,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41载从教时光,聂在平坚守初心,培养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

“士兵为祖国守国门,我们要为国家坚守和发展自己的学科。”他说,科技工作者要做的工科科研,就是要让科研成为科学与技术之间的桥梁,让科研真正服务于社会。这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良知与使命。

电磁辐射与散射的研究水平是衡量国家电子信息技术乃至高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象征。聂在平以身践行,为团队奠定了“科技报国,服务社会”的奋斗目标。他的“继承者”们,也立志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国家的工业实力,将此理念坚定地代代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