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16:39:4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阅读量:9890
重视人才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新时代,国家对拔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回顾历史,我国的拔尖人才培养探索了40多年要认真总结经验,遵循人才培养规律,走中国特色,具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高等教育
重视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使命,也是国家崛起的根本,是大学立足世界的根本严格来说,拔尖人才是中国特有的人才概念,是中国独创的教育理念,代表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40年来,我国高校实施的各类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新时期,国家从战略高度重新安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再次释放了国家崛起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号:人才强则中国强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国拔尖人才的培养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对改革开放之初人才的极度匮乏,1978年3月,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少年班,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的培养规律,培养科学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总结吸收少年班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仿照少年班模式,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开设了教改试点班2008年少年班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原来设立在系一级的少年班管理委员会升格为少年班学院中科大少年班自成立以来,已经培养了4000多名学生,在中国用人才战略来形容少年班成立的意义模仿中科大少年班模式,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少年班,后来逐渐减少在此期间,一些高校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比如1984年,南京大学推出了独立于学科和专业的本科生创新能力计划第一期共选拔88名本科生,类似于今天的顶尖人才计划
在部分高校试点的基础上,1991年至1996年,原国家教委有计划地分四批建立了83个理科基地1994年批准建立51个文科基地,初衷是保护基础学科2009年,为回应钱学森之问,教育部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旨在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拔尖计划2.0正式启动这是在2009年以来拔尖计划1.0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的持续深化和推进2020年,教育部启动强基计划,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可以看出,这些人才培养计划,无论是名称还是培养模式,都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尤其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一贯重视从最初的保护计划到后来的促进计划,从单校促进计划到小组努力计划,其覆盖面越来越大,受益学生越来越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影响力日益明显
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个别高校的自发行为到国家战略,从少年班到基础班,从基础学科到卓越工程师,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这些计划的出台和持续推进,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体现了对顶尖人才认识的深化,这一点更加明显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期待,也反映了国家对快速产出更多人才的迫切需求总之,我国在拔尖人才培养中越来越强调基础学科的范围和特色,这是国家和高等教育转型的有益尝试从学校到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这些计划给予了长期的关注和巨大的投入许多高校把培养拔尖人才作为人才战略的试验田和抓手,一些一流大学甚至打出了人才培养的牌子参与拔尖计划的高校一般实行一制三变: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
从早期注重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到最近几年来强调基础学科人才的自主培养,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战略规划的阐述更加全面深刻,尤其是对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目标规划,凸显了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取向。
我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高校办学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并没有解决钱学森之问,尤其是培养自主人才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已超过60万,年增长率近10%每年的留学生人数几乎等于国内授予的博士学位总数出国留学成了学生镀金的手段持续升温的留学热和学成归来学生的青睐,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主人才培养能力亟待提高
中国拔尖人才培养的两种模式
回顾我国培养拔尖人才的道路,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拔尖人才的选拔模式,二是拔尖人才培养的组织模式选拔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中科大少年班为代表,在高中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原则上不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后单独培养其次,大学生入学后,会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然后单独培养组织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全校范围内挑选最优秀的学生,以分班的方式集中培养,另一类是在原有班级内以分散的方式培养具体来说,集中培养的模式就是单独成立一个学院,单独配备教师,单独配备管理团队,单独拨款,然后集中各种优质资源集中培养这些学生分散培养就是没有单独的组织,更多的是采取增加课程难度,配备高水平导师等措施来培养这些学生
高校采用集中培养模式,源于改革开放后的各类人才实验班从效率的角度看,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一批优秀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给予特殊的成长空间,提供特殊的条件和环境不管怎么培养,最终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但从培养效果来看,哪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拔尖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综上所述,集中模式培养的做法是改变小环境,通过开设更高质量的课程,配备更好的师资,提供更好的条件,让学生快速成长,所以真正体现了一种明确的拔尖目的和效率,而分散模式培养的做法,是在不快速改变小环境的情况下,尽可能为广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有能力的学生带头,或者培养已经带头的学生,似乎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开展拔尖学生培养的基地学校经过40多年的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即提供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淡化专业课的精修,给学生更厚的基础,更宽的口径,让他们不必过早进入专业领域,让人才的培养少了条条框框,多了自由空间,多了选择,让学生可以。
在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回答的是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高校依据规律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特别是管理制度和手段的保障实现这个过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价值判断和价值重新选择的过程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充分考虑自己现有的历史积累,不走老路,也不走弯路,吸收现有的成功经验,走有中国特色,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培养之路
新时代的使命:自主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自不必说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人才强国战略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全球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对基础学科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期望一切都要提前做好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越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大学发展的根本和长远问题:中国高等教育的短板在哪里科技和人才之间的因果是什么我们人才培养的短板在哪里未来拔尖人才之路怎么走
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解决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问题,这主要涉及三个基本命题一,煽动学生求知的动机和手段是什么二,什么样的知识和课程体系对拔尖人才最有价值再次,有效保障拔尖人才成长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是什么以上三个命题,第一个是价值塑造的问题,第二个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的问题,第三个是构建组织管理体系的问题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言,价值塑造是动力,知识体系是载体,组织管理体系是保障它们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或者环节之间的断裂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就价值构建而言,大学就是要找到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才,尤其是从事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价值追求,属于以德育人的范畴知识体系建设是拔尖人才培养中最复杂的课题,目前有许多现象值得探讨最近有报道说,在国内某一流大学,多位院士联合给本科生开设一门课,某大学给一位院士配了9名助教毫无疑问,从跟踪前沿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开设大量讲座无可厚非,但问题的本质是:本科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课程体系是什么教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本科教育之所以是大学的基础,是因为本科教育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和价值判断,让学生最终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教给学生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让学生对变化的世界有敏锐的洞察力,有不断变化的能力
最后是教育教学管理手段根据最近对157所大学和227份本科毕业成绩单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就课程类型而言,大学的分类差异很大,最少的是两个分类,最多的是十个以上的分类表面上看,这反映了高校课程的多样性,但深入分析,反映的是大学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最有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周密的顶层设计再比如,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学习体验可是,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经验并没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而只是成为研究者的研究经验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说,今天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从人才成长规律的角度,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分析
人才培养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的管理过程这些细节的缺失,反映出管理团队跟不上培养拔尖人才的要求,管理能力跟不上拔尖人才的节奏比如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等在我国高校广泛实施的,都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成功实践,但目前来看,实施后仍缺乏真正的效果从现有的改革实践来看,很多高校都在追求实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但实际上很多实践已经走到了尽头甚至可以说,有些做法表面上是创新,实际上并没有体现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和内在要求,甚至加剧了学生的内陷不可否认,过去我们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比如强调学生基础厚,口径宽,给学生配备高水平的老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开阔视野的机会等等但也要看到,对于拔尖人才的成长,我们在整体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上做得还不够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内卷化,学生片面追求分数,绩点为王的现象似乎越来越严重就绩点而言,它原本是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算方法,其真正目的是在学习中起到预警和监督作用可是,在中国的大学里,绩点已经成为各种奖励,鉴定和豁免的重要依据毋庸置疑,鼓励优秀没有错,但如果学生为了追求绩点上的优秀而不敢探索和尝试,又怎么可能成为创新型的人呢高校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机制,创造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容忍学生的失败,允许失败的探索和创新,鼓励学生挑战和尝试失败,这是把拔尖计划做实做深的关键
今天,要振兴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学术生态建设上做出努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是一个生态工程,其系统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如果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无法得到根本性的突破
培养高层次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好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从更高的位置思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西方学者提出的没有灵魂的优秀,优秀的羊,中国学者钱颖一在《大学改革》一书中提出的清华大学本科生七大现象,都关注到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明确:第一,培养拔尖人才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只能走自己的路其次,对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解,表面上是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实际上是对整个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再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短缺,归根结底涉及到整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最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目的是解决中国整体的人才培养问题不应该操之过急,需要慢一点需要基于人才培养规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出贡献
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