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11:26:25 来源:中国青年网阅读量:11788
《乡村造梦记》:沉洲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1993年,我第一次到福建省宁德地区屏南县做农村调研,领略了这里的绿水青山和丰富人文资源。后因课题需要,与屏南结下不解之缘。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地干部群众热爱乡土、敬惜乡土文化的浓厚感情。带着这份感情,他们重视文化传承,发展艺术教育,在以文创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长篇报告文学《乡村造梦记》记述了这一实践的来龙去脉和生动启示,讲述了这些“造梦者”的奋斗故事。
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造梦记》提出了当前村镇基层文化实践面对的一系列共同课题:怎样因地制宜将地方特色文化转化为产业发展资源?乡土艺术教育怎样赋能创业就业,进而拓宽乡村发展空间?屏南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典型样本,值得记录与研究。
在深植传统文化的当代乡村,有许多具有艺术潜力的普通人。《乡村造梦记》以传记方式聚焦这个群体。屏南文创产业项目策划人林正碌以教农民绘画为切入点,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活动。不少村民熟练掌握了绘画技巧,通过网络销售作品增加了收入。后来,林正碌又配合龙潭村修复传统民居,致力于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居环境。古村落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引来许多热爱乡村的人到此学画、旅游、创业,一幅新时代新农村蓝图在这里徐徐展开。作者真实生动地记录农民、返乡创业者、残障人士以及县、乡、村干部通过文创振兴乡村的过程,也夹叙夹议地总结屏南文创产业实践特色和经验启示。
林正碌当年被误判“五音不全”,他由己及人,想到人们的艺术天赋可能被这种“定性”耽误。受此启发,他用接地气的艺术教育带动村民“做自己的曲”“唱自己的歌”,激活了人们的创造力。在公益艺术教学活动帮助下,残障人士沈明辉创作出令艺术家惊艳的《生命树》系列画作;原本内向少言的农村妇女陈祥李,靠绘画找到了自信,提高了收入,生活也明朗起来;热爱山水与大自然的曾伟跨省定居龙潭村,合伙开起了书店和茶舍……作者总结龙潭村、四坪村发展经验,启示我们:乡村发展文创产业,不仅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当代乡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乡村造梦记》中,不仅有感性的记录,更有理性的思考。比如论述屏南文创产业发展新举措、新办法的相关内容,让读者了解到屏南乡村文创新思路究竟“新”在哪儿。作者在生动记录文创实践的同时,还探究了乡村文创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此揭示出作品主题:所有经验的前提,是充分重视和善用在地文化,以我为主、因地制宜地发展文创产业。譬如让农民成为传授知识的老师,讲解二十四节气文化和农耕知识,让城市居民感受农耕之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此思路,在土地原始价值上产生出更高的附加值,产业融合激发出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为那些资源匮乏的乡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乡村文创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弥补了乡村在物流、技术、营销等方面的短板,原来主要在城市里发展的文创产业,今天在乡村也一样能够展开。而且与城市相比,乡村在地文化更为丰富独特,这正是创意的源泉。《乡村造梦记》一书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文创振兴乡村的时代机遇,更在于总结发展乡村文创的可行路径。期待看到更多乡村文创故事,总结创新创造经验,为乡村振兴拓宽道路、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