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 17:40:42 来源:人民网阅读量:183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学校和家庭的社会教育机制和加强家教家风建设完善和加强,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新理念,新格局,新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家—校—社三大教育理念的存在,教育责任与边界不清,社会教育参与度低,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对构建家—校—社合作教育体系提出了现实挑战。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也是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最佳桥梁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的大格局,必须以大课程观为指导,以课程实施为重点,构建协同教育的场域
大课程观在于人才培养的崇高目标今天的课程培养的是能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复兴负责的时代新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远大的志向,适应时代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稳定良好的心态,缺一不可
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通过传统的分科教学来实现这意味着学校教育要敢于改变旧观念,突破传统模式,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学生走出课堂的封闭空间,接触现实生活,把握时代方向,练就过硬本领这也需要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发挥各方优势资源,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大课程观的确立,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从独立走向紧密合作,实现同向,充分发挥学校的核心引导作用,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体系
大课程观在于整合资源的大格局以课程为载体,实现家庭,学校,社会资源的互联互通,服务于人才培养的铸魂工程
目前,高中课程包括三个层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学校要以大课程观统筹各类教育资源,通过课程的顶层设计和家庭,学校,社会的整体联动,实现教师,课程资源,教学方式的整合优化
在师资力量上,要建立课程专家库,弥补社会力量办学的学科教学不足比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要实现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瓶颈,优势领域寻找契合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职业规划课程中,通过家长志愿者和知名校友的职业分享会,班级会有一个职业导师和每月的职业主题报告,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思政课建设中,特别邀请党政领导,科学家,先进典型担任学校思政课兼职教师,有效衔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取得育人实效
在课程资源方面,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融入文化传承,政治认同,国际比较等教育元素,共同打造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在校园内建设教育场馆,链接当地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等可以整合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文化研究,红色搜索,志愿服务,专业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课堂,开展项目学习建立项目研究团队,进行现场教学,实地调研和实地考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福利院,地铁站,公共图书馆,养老院等场所,开展社区劳动,文明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城市公园,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开展文化宣传,讲好家乡故事,中国故事
大课程观在于育人的宽广胸怀以家长学校推动家庭教育,让良好的家教和家风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的家长学校特色课程,既要有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课程,也要有家长和学生亲子参与的五育融合课程以家长学校为核心,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庭教育沙龙等方式,画出最大的育人同心圆
家长要走出去以德育处,班主任,心理老师为主导,进一步整合社会各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
家长要带进来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来学校参加家长论坛,职业分享,志愿护理等活动形成家长教育家长的良好氛围,让家长成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盟友
家长要读出版家庭教育书籍,收集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等形式组织引导家长阅读,积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实现亲子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增进情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让家长在终身学习和陪伴孩子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形成亲子共同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做到组织家庭劳动活动是与孩子沟通,交流,合作的有效方式你可以有意识地执行家庭劳动计划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以及家人生日的特殊节点,可以鼓励孩子与家人换位或协同工作这样不仅能拉近亲子关系,还能促进相互理解,让家庭氛围和谐轻松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校社会必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与社区三方合作教育的关键是形成教育合力,以课程为载体,构建更加和谐的合作教育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