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分类管理破除“千校一面”推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

2022-08-11 14:17:12   来源:人民网阅读量:15945   

分类管理打破千校一面,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

大学的好标准不止一个,大学分类评价尊重大学多样性的基本规律要不断吸引高校参与高校分类评价体系的迭代更新,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绩效评价,诊断分析和价值发现功能多样化也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基本特征不同类型的高校只有追求卓越,办出特色,高等教育才能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全面支撑

段宏,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怎样才能公正客观的评价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最近几天,江西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江西省教育厅出台的《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管理实施办法》,从构建高校分类体系,推进高校分类发展,实施高校分类评估的角度,加快高校内涵和特色发展。

其实江西的做法并不是首创最近几年来,高校分类管理在我国遍地开花

为不同的大学设置发展路径。

高校分类评估管理的目标是加快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实现‘突破’江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科技日报记者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实施办法》立足江西高校实际,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总体上将江西普通本科高校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其中研究型又分为学术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

根据江西省高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具体分类标准,江西省教育厅结合学校申报意愿,统筹研究确定高校类型,正式启动43所普通本科院校分类管理,其中4所高校定位为学术研究型大学,9所高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30所高校定位为应用型大学,计划从应用型大学中选择8—10所示范型大学进行重点支持和建设。

高校分类评定的标准是什么。

该负责人提到,这样的分类体系既考虑了高校的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也是推进高校分类规划发展的指导性框架研究型大学着力加强一流学科和主体学科建设,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大学,努力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行列,应用型大学积极对接地方产业需求,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努力构建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

江西实行差异化分类考核,分别制定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两种评价指标体系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名师等方面设置赛马场,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此外,江西建立了同类型内竞争,不同类型间合作的机制,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同时,江西还强化了分类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逐步推进分类评价结果与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支持,团队考核,绩效工资总量等‘硬挂钩’该负责人表示

高校分类管理的理念是‘量身定制’,即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发展性的质量标准体系,避免高校不顾自身发展实际,按照统一标准‘削足适履’南昌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彦国说

分类管理促进高校差异化发展。

有人认为,我国部分大学缺乏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模式和评价导向趋同高校分类管理改革一直被视为破解千校一面问题的关键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认为,高校分类管理将给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分类管理使高校发展由一柱向多柱转变,有利于全社会统筹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和产业需求,克服追求规模发展和综合转型的冲动,增强高校分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其次,分类管理可以让高校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清晰地显示出高校的长板和短板,规模和效益,综合水平和个体水平。

好大学的标准不止一个高校分类评价尊重高校多样性的基本规律要不断吸收高校深度参与高校分类评价体系的迭代更新,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绩效评价,诊断分析和价值发现功能多样化也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基本特征不同类型的高校只有追求卓越,发展自己的特色,高等教育才能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全面支撑张对说道

今后应重点加快分类标准的建设。

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要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

根据消息显示,2015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和发展规划》,在全国率先实施高校分类管理改革2018年,上海对全市62所高校进行分类管理上海高校分类管理的成功,不仅打破了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倾向,也为全国高校树立了典范积极总结上海高等教育评估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可复制的上海模式浙江,山东,辽宁,天津等地也开展了高校分类管理

可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本科高校自我定位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738所高校的自我分类有60多种从高校自我定位的名称或描述来看,比较杂乱,缺乏规范性,甚至有近28.1%的高校没有给出明确的分类此外,就已明确自我分类的高校而言,许多高校,包括一些双顶高校,几乎普遍存在学校分类与实际办学行为不一致,盲目追求高以获取有利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高校缺乏统一认可的分类标准不无关系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加快出台各类高校设置标准,调整资源配置方案,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应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

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多维度审视高校的投入与产出,历史与绩效,优势与特色,明确高校的标准与方向,最终形成能够充分释放办学活力,公平竞争的各级同类型高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要加强合作,共同培养跨学科,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格局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刘认为,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中,政府尚未出台明确的不同类型高校设置标准可是,分类标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改革的深化和推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如果不及时解决高校制定标准的问题,分类管理会更加复杂和困难

张彦国还认为,制定科学的分类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尤为重要,也要抓住核心点,推动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实现优胜劣汰只有合理运用评估结果,才能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和调节功能,使高校进入快速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从而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